電力系統是極為復雜龐大的系統,電網作為電力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運行特性十分復雜。電網運行控制系統是支撐和駕馭電網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核心關鍵基礎設施,通過觀測和分析電網運行狀況,采用優化控制技術,控制調整源網荷儲各類設備狀態,維持供需實時平衡,實現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高效運行。
隨著能源轉型戰略深入推進,中國電力系統的形態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截至2024年年底,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4.1億千瓦、占比超過43%,成為第一大電源。伴隨著穩定機理和平衡模式的深刻變化,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控制面臨嚴峻挑戰。為滿足裝機占比超四成的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大電網安全運行,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自主研發了高比例新能源大電網運行控制系統,突破了大電網全電磁暫態仿真、全域協同系統保護、多時空優化調度控制等電網運行控制關鍵技術,實現了大規模新能源接入下的系統特性認知、故障防御和優化控制,支撐了超大規模新能源的發展和消納。
該系統應用于348家地市級及以上電網調度中心,覆蓋國家電網經營區6萬余座變電站、數十萬座新能源場站,實現了單日3.6億千瓦新能源輸出功率不穩定下源網荷儲快速經濟調配,解決了超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大電網安全運行這一世界的級別難題,支撐國家電網成為全球新能源消納規模很大的電網,實現了電力安全運行水平先進,沒有發生過大面積停電事件,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一、主要特點(LYFD-V電力試驗行業標準“多功能高空接線鉗"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1、操作簡單。用專用操作桿將接線鉗的上鉗口掛卡在需接線的位置上,通過推拉專用操作桿即可使鉗口自由開合,完成接線工作。接線鉗開口尺寸大(70mm),并設有導向機構,掛卡極為方便。
2、夾力大。接線鉗上、下鉗口之間利用了動滑輪省力的原理,使用較小的拉力便可得到較大夾力。
3、接線鉗內部設有夾力鎖定和釋放裝置。拉動專用操作桿時,鉗內的彈力儲能裝置可使鉗口在任何需要的力度上自動鎖住,若不推動專用操作桿,自鎖裝置絕不會自開。推動專用操作桿時,鉗內的釋放裝置可使夾緊的鉗口打開,操作十分方便。
4、接觸性好。接線鉗在夾緊的同時具有克服氧化膜的功能,保證了鉗口與
接線位置接觸良好,測試數據準確。
5、短時通電電流大于200A,過載能力強。
6、實用性強。接線鉗的鉗頭角度可以變化,可完成接線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厚度、不同直徑、高度在8米以下的測試或檢修接地的接線工作。
7、鉗頭重量不足700克。重量輕、使用方便、結構設計合理、質地精良、經久耐用。
二、使用方法(LYFD-V電力試驗行業標準“多功能高空接線鉗"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1、將接線鉗安裝在所需長度的專用操作桿上,將電壓、電流的導線安裝在接線鉗鉗口的接線端子上,再將導線分段(靠近接線鉗的一段一定要預留有20cm的余量),固定在專用操作桿上。
2、將接線鉗的鉗頭調成與接線位置大致相同的角度。
3、用專用操作桿將接線鉗舉起使鉗頭略高于接線位置時輕輕靠在接線位置上,依靠接線鉗上的導向機構在接線位置上慢慢向下滑動使鉗口卡在接線位置上,再慢慢用力(切勿用力過猛)拉動專用操作桿,鉗口即夾緊。
4、取下接線鉗時,只需把專用操作桿向接線鉗的方向向上用力推動,鉗口即可打開。然后使鉗口離開接線位置,輕放于地面(切勿猛摔)。
三、注意事項(LYFD-V電力試驗行業標準“多功能高空接線鉗"提供實時數據,準確又快捷)
1、使用前請務必詳細閱讀說明書。
2、使用時必須注意與帶電設備之間保持可靠距離!
在使用接線鉗時都接有導線,在舉起或放下時,要與周圍帶電設備保持可靠距離,必須特別注意保障!
3、若鉗口夾在了螺絲上、夾力小或連接線接觸不好,都會影響測試結果。
4、使用完畢取下時,一定要小心輕放于地面,切勿猛摔。
5、切勿人為的向上推動接線鉗的下鉗口,折彎或擠壓內部的鋼絲繩。
6、注意對滑動部位要加注潤滑機油,且避免進入灰塵。
7、使用后應在清潔、干燥地方保存。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自研的集中式站所終端和饋線終端兩款產品,經國網電科院產品供應鏈溯源評估,國產化基準率達100%。
山東電力創新采用軟硬件解耦平臺化技術,構建通用軟件架構體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國產化開發平臺。研發團隊突破配電終端設備核心軟硬件技術壁壘,完成了主控芯片、模數轉換芯片、存儲芯片、安全芯片等7大類關鍵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可靠性替代驗證,實現了所有元器件的100%國產化,成功解決了進口器件的“卡脖子"問題。
經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標準嚴格測試,兩款自研配電網自動化終端設備功能完整性和系統穩定性均滿足要求,獲得最高等級A類認證。
兩款產品主要用于配電網的實時監測與控制,支持故障毫秒級定位與隔離,具備自適應智能型饋線自動化功能和高精度小電流接地故障識別算法,可根據故障點動態優化調整網架結構,實現智能運維與高效恢復,增強電網可靠性與抗干擾能力。
在試點運行過程中,兩款產品的故障定位與隔離準確率達100%,能夠保證新能源高滲透場景下的供電穩定性,自主可控軟硬件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功能性能全部滿足電網復雜環境要求。其成功應用將為電力行業供應鏈安全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路徑,推動智能電網向自主化、低碳化加速轉型。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